緬甸上月底發生大地震,特區救援隊翌日派出救援隊到當地災區搜救,救援隊本月初完成搜救行動返港。行動中共搜救兩名罹難者,特區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憶述,首日開展救援行動時,一名女士被壓在廢墟5米乘5米的混凝土中,雖然無生命跡象,但救援人員仍花上數小時處理。該名死者的丈夫其後出現,稱其妻在地震罹難,感謝救援隊把其妻屍體挖掘出來,讓母女二人能合葬。趙汝珏引用港產片《破地獄》對白「生人也需要破地獄」,希望行動幫助在世者釋懷,明白在無助的處境下,仍有不同人願意伸出援手。
保安局、消防處、入境處及醫管局代表今(22日)在百勝角消防及救護學院舉行記者會,提到搜救行動共涵蓋57個搜索地點,出動次數共61次,其中一次是組成聯合救搜隊搜救一名生還者。趙汝珏指,本月2日到高8層的「金色鄉村酒店」展開行動,由於酒店的地下至2樓樓層已下陷,最高之處不足1米。聯合援救隊人員爬進後,借助生命探測器及石屎爆破器等工具,成功救出1名被困約125小時生還者。
該名生還者事後聲稱,被困期間聽到一男一女對話,救援隊遂在災區進一步搜救不果,事後酒店表示,當時僅兩名女員工未能搜出。搜救隊懷疑該生還者神志未必太清醒,故正式結束該範圍的行動。
冀獲國際中型救援隊認證
本港消防處前年向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申請,諮詢團最快明年3月來港評核處方「災難應變救援隊」是否獲得國際中型救援隊認證。趙汝珏指,內地應急部作為本港隊伍的顧問,曾來港檢視認證安排,包括救援隊員召集機制及智能化倉庫管理系統,測評同時涵蓋前線搜救、後勤保障、醫療保障及與當地政府溝通等。處方已進行3至4次演練,趙汝珏形容目前進展良好,有信心明年能夠獲取相關認證。
搜救行動使用不同科技,包括用作監測餘震的「位移監察器」,每對監察器約30萬元,可以在最遠50米以外以紅外線監測不穩定的建築物,若該建築物出現最少兩毫米移動,監察器便會發出警示,提醒救援人員盡快撤離。因應前年到土耳地其地震災區救援時,曾出現網絡不穩而與隊員失聯情况,救援隊花約50萬元添置「自動對星天線系統」。消防處消防隊目梁志宏指,現時有4顆覆蓋全球的高軌道衛星,只要系統與其中1顆成功對接,便可供傳輸數據。
除上述兩項首次在國際救援行動中使用的科技,救援隊亦帶備繪製「三維模型」工具,無人機在高空拍攝足夠影像後,便可透過應用程式繪製災區環境,一般需要約一小時,有助救援人員制定行動策略。
相關字詞﹕緬甸地震 特區救援隊 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