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修例規管蒟蒻果凍 禁售高寬度45mm及以下者 須有防噎標示 (16:52) – 20250424 – 港聞

政府擬修例規管蒟蒻果凍 禁售高寬度45mm及以下者 須有防噎標示 (16:52) – 20250424 – 港聞

政府計劃修訂《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 132W 章),禁止銷售高度或寬度為45毫米或以下含蒟蒻的小杯果凍產品;另亦要求預先包裝含蒟蒻成分的果凍產品,包裝須標示預防哽噎風險警告字句。

當局預計年中刊憲和提交立法會審議,修訂條例於6個月後生效,而設立標籤要求則於修訂條例通過12個月後實施。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今日(24日)在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修例源於死因裁判官去年年底審理女童學校食用含蒟蒻成分的小杯裝果凍產品導致窒息死亡案件後作出之建議。她指日本於1998年至2008年7月,造成54宗哽咽事故,當中22人死亡。而本港暫未有哽噎及窒息統計數字。

當局表示,本地市場上約有80個品牌的果凍產品。產品主要來自日本、台灣、韓國和中國內地。收集的 112 個樣本中,僅有9個(佔總樣本數的 8%)於新例下需要禁止銷售,業界可以通過調整產品包裝大小以符合建議的規管要求。

至於標籤方面, 要求所有預先包裝並含蒟蒻成分的果凍產品的外包裝須標示預防哽噎風險的警告字句,標籤語句為「注意:勿一口吞食,長者及兒童需在監護下食用。」 

食物安全中心食物安全專員黃宏指,食安中心就蒟蒻風險曾作市場調查以及試食。調查後發現一般啫喱食用時會溶化,但食用蒟蒻時食用「力量及速度都要咁上下」。當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則指,蒟蒻果凍的表面光滑,當被吸入口中食用時,它會沿著舌頭滑向口腔後部,導致消費者難以控制其方向、位置以及協調吞咽動作的時間。

議員關注為何禁止銷售蒟蒻準則訂於45毫米或以下。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張勇仁表示,是參考目前澳洲及馬來西亞的標準訂出的規定,當局相信訂於45毫米以下蒟蒻風險較大,另由於較大包裝蒟蒻需用匙羹進食,相信風險較小。

就著其他容易哽噎的食品,黃宏亦表示,墨魚丸及硬糖等食物需要分開咀嚼,均不建議一次過吞服。黃指,很多食物都有潛在風險,認同需作出宣傳及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另外,條例暫時未規管由海外𢹂帶蒟蒻回港銷售,黃宏提醒市民需要小心服用。

相關字詞﹕環境及生態局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