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鸿:中国人来澳洲“淘金”的影响
- Author, 史蒂文•薩克爾
- Role, BBC記者
伴隨著經濟的騰飛,中國對原材料的胃口越來越大。在人煙稀少的西澳內陸,BBC記者薩克爾看到,中鋼集團公司蓄勢待發。但是,中國「淘金者」的湧入,將給澳洲原住民心中的「聖地」帶來怎樣的衝擊呢?
在包租的螺旋槳飛機狹小的機艙內憋了兩個小時,一下飛機,我想馬上找個洗手間方便一下。
飛行員指著不遠處一個小小的木棚子說,「哥們兒,您上那兒去方便就行了」。
我抬腿兒走進去,眼前站著的,是一位表情嚴峻、穿著高腰雨靴的女人!
她嘴上說著「稍等、稍等」,手邊立刻向看上去破爛不堪、快要倒塌了的便桶內猛擠了一股漂白劑。
一隻棕色的小青蛙蹦了出來,女人飛起一腳,將小青蛙踏了個扁平。然後,一隻接一隻,小青蛙接二連三地跳出便桶,全部受到女人無情的處置。
我低下頭來朝便盆內看了一眼,一群兩棲動物,在冒著泡兒的消毒劑中扭動著身軀、掙扎著。
身邊的女人使勁拽了一下拉手,轉過身來,臉上帶著勝利者的自豪,說道,「好了,全歸你了」。
曾來採礦的美國總統
在丘伊(Cue),人們可是沒有風花雪月,多愁善感的閒情逸致。這個城鎮的輝煌早就一去不復返了。
1890年代,丘伊是淘金的重鎮,一萬多滿腦子做著發財夢的淘金者來到這裏安家。其中包括一名來自美國的採礦工程師赫伯特•胡佛。
再往後,胡佛當上了美國總統。胡佛和其他的淘金者走了以後,隨著歲月流轉,丘伊逐漸退掉金光,成了被人遺忘的鄉村。
但是現在,澳大利亞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礦業繁榮。這一次,大手筆的投資和遠大的宏圖都來自中國。
中國人來淘的,不是黃金,而是鐵礦。澳大利亞成了中國人選中的礦場。
從丘伊驅車西行一個小時,是中鋼集團公司在澳大利亞的「中西礦業」開採隊的營地。中西礦業,是一家中國獨資的公司。Promotion
在中國本土工廠內生產的套件,被運到人煙稀少的澳洲內地,精心組裝成安有空調的宿舍、車間。這裏,每個人都有強力淋浴、衛星電視,和沒有青蛙的廁所。
中鋼希望,今後20年內能在這裏開採出3億噸鐵礦石。
但是現在,掘土機、大卡車都還暫時不能開進來。因為中鋼需要和當地的原住民達成協議。而原住民的歷史和文化,都深深地扎根於這片土地之中。
冒著熱氣的燉袋鼠
離中鋼開採營地不遠,我走訪了科林·漢姆雷特(Colin Hamlett)。科林是當地Wajarri Yamatji原住民部落的長老之一,也是捍衛先人聖地運動的領頭人。
科林告訴我說,「這片土地,講述著我們人民的歷史。我們的民謠歌詞、我們的村落營寨、我們的文化遺跡,都在這兒」。
科林今年七十多歲了,長年抽煙,給他留下了咳嗽的根兒。但是,他捍衛故土權利的決心迫使中鋼公司做出巨大的讓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鋼承諾保護原住民的「赭石之地」(Wilgie Mia,具有幾萬年歷史的赭石礦,堪稱世界上仍在進行採礦作業的最古老礦床)。
這是一片看上去並不怎麼特殊的小山包,山頂附近有一條巨大的深溝。科林帶我來到這裏。落日的餘暉給四周的岩石塗上一層絢爛的橙紅。
科林說,「我們在這兒採礦已經有成千上萬年了。我們想找赭石,在岩洞裏畫壁畫。我們就是在這兒找到了赭石」。
我和科林坐在邊兒上,俯視著30米深的大溝。中鋼進駐之前的幾千幾萬年,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已經開始在這裏挖洞尋找寶貝了。
科林和家人請我來到他們在叢林中的村落營地。這裏沒有空調,只有大片的陰涼。爐子上,燉著一大鍋冒著熱氣的袋鼠肉。
科林心裏當然明白,他擋不住那些來鏟平他摯愛的山丘的推土機。因為,其間牽涉到的金錢數額太大。
短期內,中國人來採礦的後果看起來是雙贏。中國能運走大量的鐵礦,澳大利亞能收回大筆的進項。可是,長遠的後果呢?
這個故事,還要等待著有朝一日,後人刻寫在古老的岩石上。
讀者反饋
太奇怪了,中國人到澳洲買鐵礦開採就會有大問題,澳洲人在中國,越南,老窩,印度尼西亞…開採銅,金,銀…就沒問題? 中南美洲的金,銀,銅…礦,絕大部分是美國,加拿大,歐洲,乃至澳洲公司在掌握,也沒聽到媒體擔憂?非洲更被主宰了上百年…! 唉,誰叫中國人後知後覺來晚了;不只是礦產,更是媒體掌握吶!!淘金客, ROC
本文明顯帶有對當地原住民的歧視,描寫他們的落後和骯髒,對於西方當年對於當地原住民的屠殺和對於環境的破壞,卻描寫為殖民的輝煌。對於現在中國企業在當地礦產開發的同時保護當地原住民文化嗤之以鼻,酸葡萄心態暴露無遺。未署名
應該像原來歐洲殖民者學習,現殺光,在設個感恩節,和賭場以提供當地居民的工作機會。xintaoqi, new york
如果中國繼續進口鐵礦石,而中國繼續生產世界70%的消費品,20年後,中國土壤將變成酸性,酸性土壤將毒,餓中國住民.宗藩,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