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web page counters

港大經管學院:政府財赤大部分屬結構性 難單靠經濟好轉 政府需主動調整 (18:06) – 20250109 – 港聞

港大經管學院:政府財赤大部分屬結構性 難單靠經濟好轉 政府需主動調整 (18:06) – 20250109 – 港聞
13

港大經濟管理學院今(9日)公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5》,負責研究香港財政赤字的港大經管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劉洋表示,本港財政雖有周期性赤字,但結構性赤字佔80%,因此香港難單靠期待經濟復甦解決財赤,要由政府主動調整政策規模及取捨。劉表示,留意到社會關注政府發債,但認為政府發債比例佔GDP比率低,認為香港政府可充分利用政府債券計劃,緩解短期財政壓力。

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前預料,今年度(2024/25年度)財赤在1000億元以內,並稱有信心在「三數年內」做到預算案平衡。

負責分析香港財赤情况的劉洋表示,香港近幾年雖有周期性赤字,但結構性赤字佔較大比例,有80%收支波動屬結構性。劉認為,財赤屬結構性而非周期性「未嘗不是好事」,因面對周期性赤字下,政府「做不了甚麼」,只能期待經濟變好;反之在結構性赤字下,香港政府握有改變赤字的主動權。

劉洋形容,大多數結構性赤字形成與政策取捨有關,如果政府願意做一些政策調整及規模變化,赤字問題相信較易解除。

政府近年發債引社會關注,劉洋表示,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相比,香港政府的發債比率佔GDP較低水平,認為政府可充分利用發債,緩解短期財政壓力,發債亦有助長期投資有穩定資金來源。劉比較近年香港政府債券與美國國債利率,指香港發債成本較美國低,體現香港政府財政上的良好信用,亦反映市場有一定需求,而發債亦有助促進資產市場的發展,同時擴大市場流動性及金融市場的效率,認為發債對香港而言是「利大於弊」。

港大經管學院院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蔡洪濱表示,社會目前主要關注財政赤字、經濟增長等短期問題,但不解決長期問題,短期問題亦難解決。他表示,早於數年前已與同事有共識,香港經濟需要轉型,除了金融中心地位需要不斷保持,其餘幾個主要的經濟範疇,都難以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動力,因此需為香港經濟找新的增長點,「還在原來的道路繼續走的話,是永遠走不通」。

相關字詞﹕港大經濟管理學院 財赤

上 / 下一篇新聞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