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公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被問到方案是否有微調空間,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表示,方案屬整體改革,個別項目不能像到街市買餸般講價,「呢個加啲、呢個減啲」,強調當局會繼續改革,並加強對市民的醫療保障及加固安全網。至於日後會否考慮對預約服務後「甩底」的患者收取費用,盧寵茂說預約後「甩底」涉浪費資源及人手,情况不理想,認為每人都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任,正考慮如何收取費用。他舉例指,預訂酒店亦要先提供信用卡,若提早預告缺席可獲退回一定金額;若當日才通知或不出現則要付出成本。
盧寵茂於無綫節目《講清講楚》中表示,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已討論20年,當局掌握各方面意見,之後會就執行方面多作解說。他形容收費改革方案可幫到全港750萬名市民,「全香港嘅人多咗一個醫療保障,好似送一份保險畀你。」至於會否設政府補貼比例的底線,如參考新加坡的八成,盧寵茂稱「永不說永不」,早前以新加坡作例子是讓市民更容易明白,稱全世界都不會就此劃下底線,又說「改革永遠在路上」,原則是能者共付、輕症共付,讓市民可合理承擔。
政府於2017年曾調整急症室收費,當局稱當時令第四類(次緊急)及第五類(非緊急)病人減少5%,被問到如何估算今次改革方案的成效,他稱不能單以急症室輪候時間來計算成效,應考慮當局醫療服務如何改善、可拯救更多病人等。
至於如何確保私家醫生不會坐地起價,盧寵茂稱,現時政府普通科門診處理約500萬症、全港私家醫生看2000多萬症,急症室分流出去的病人如「海入面一滴水」,相信私家醫生有能力應付,不過時間上要作配合,「如果你話一啲好輕嘅問題,我都要方便夜晚想要個醫生睇,我覺得呢個就唔係好啱啦。」
相關字詞﹕公營醫療收費 盧寵茂 急症室 編輯推介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