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日前發表學童健康報告,學生以電子屏幕產品娛樂情况令人關注。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6日)在商台《政好星期天》表示,學童沉迷網絡可導致精神健康問題,並建議科技巨企負上社會責任,例如繳稅作補償或保護青少年工作。
葉兆輝表示,本港學童上網娛樂的時間增加,可能遇到網上欺凌、接收不合適資訊等,甚至影響睡眠時間。他認為本港在精神健康應對上,著重「復常」等事後處理,但在預防上「未做得好」。他認為,若科技公司明知出品的遊戲、社交平台等產品有意使人沉迷,應負上社會責任,例如繳交更重稅項作保護青少年工作或補償。他又舉例內地已限制使用電子產品時間。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指出,學童沉迷上網會導致體力倒退、近視嚴重,預計不少年輕人到40歲已出現以往70、80歲人士才有的視網膜脫落、黃斑病變。他又稱,本港中學生疫後沉迷電子產品情况更嚴重,體能及體質問題遜於其他地方,自殺風險也增加。他建議在幼稚園及小學階段介入學童上網,預防影響精神健康。
對於近日兒童遭遇「網上性誘識」或網上騙案趨嚴重,葉柏強提醒家長不應縱容子女自行使用互聯網或電子產品,幼兒階段前及早與子女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老師及家長也要更警覺,留意學童上網習慣,家長也應了解子女生活習慣,並陪伴年幼子女上網、做戶外活動。
相關字詞﹕學童健康 心理健康 屏幕時間 葉兆輝 編輯推介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