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今日(16日)宣布公署完成對職安健的監管的主動調查。申訴專員陳積志表示,屋宇署2018至2023年間遺漏了58宗涉及致命工業意外而要遭紀律處分的個案,唯一處理的一宗個案歷時六年;他又指儘管工務工程安全表現較整體更佳,但在標書評審時並未充分考慮工地安全分項。公署另建議,政府應加強對裝修與維修工程持份者的宣傳教育。
屋宇署會接收由勞工處轉介的個案,以考慮是否對違反職安健法例被定罪的承建商進行紀律處分,公署指屋宇署十餘年間遺漏處理大量個案。陳積志指出,在2011至2021年十年間,屋宇署僅紀律處分1宗個案,且該個案涉及的是2009年的致命意外,拖至2015年才完成處分,歷時逾6年,期間用一年時間分析合同,待勞工處提供資料後,又等待一年再取法律意見;屋宇署目前正盡力跟進過往遺漏的個案,涉及2018至2023年共58宗。
申訴公署調查顯示,過去十餘年,屋宇署只側重跟進在單一地盤觸犯多項勞工安全罪行的承建商,卻未跟進涉及致命意外觸犯勞工安全罪行而被定罪的個案。陳積志引述屋宇署回應指,署方過往誤以為,若涉及致命意外而被定罪的個案,要待勞工處提供更詳細的資料後才可做跟進,「因為佢哋冇收到資料,就覺得唔使做」。至於個案處理的時間,公署稱屋宇署已自2023年落實新安排,在報告完成前實施處理紀律處分個案的時間指標。
另外,陳積志指出,公署抽選了12個在2020到2023年間發生致命工業意外的工務工程項目,發現多個項目的中標者在工地安全的分項表現較弱、甚至排名最後,但憑藉價格、技術項目評分較高成功投得合約,而價格評分在標書評分中佔比五到六成。
陳積志表示,發展局於2023年11月起引入新的標書評審制度,因應承建商的過往工地安全紀錄設立加減分機制,又強調當局應繼續適時檢討工務工程標書評審制度,確保只有安全表現水平達到標準的承建商才能夠投得項目。
陳積志透露,在2018年至2023年間,建造業共發生108宗致命工業意外,佔所有行業發生的致命工業意外超過八成;當中有45宗涉及裝修及維修工程,佔所有的42%。陳積志表示,公署發現工人以至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和住戶都缺乏基本安全意識,並建議政府加大對持份者的宣傳教育,側重講述其自身在工程中的法律責任以及可能的法律後果。
相關字詞﹕屋宇署 申訴專員 陳積志 編輯推介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