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web page counters

聯合國:AI 影響環球 40% 工作崗位 建議發達國家分享 AI 基礎設施、推動開源 AI

聯合國:AI 影響環球 40% 工作崗位 建議發達國家分享 AI 基礎設施、推動開源 AI
37

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CTAD)最新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市場預計到 2033 年將達到 4.8 萬億美元(約港幣 37.3 萬億元),規模媲美德國經濟。然而 AI 發展可能影響全球 40% 的就業機會,並加劇國家間的不平等。報告強調 AI 的經濟效益目前高度集中於少數發達國家及企業,發展中國家或因缺乏參與 AI 治理而落後。

 

根據 UNCTAD 報告,AI 市場將於未來數年大幅增長,預計到 2033 年達到 4.8 萬億美元(約港幣 37.3 萬億元),為全球經濟帶來顯著的生產力提升及數碼轉型機遇。

 

▲圖片來源:UNCTAD

 

報告亦警告,AI 自動化技術可能取代全球 40% 的工作崗位,尤其影響依賴低成本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於一年前已發出類似警告(相關報道),而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 1 月的調查更顯示,41% 受訪僱主計劃在可被 AI 取代的領域裁員。美國及中國主導 AI 研發,全球 40% 的企業研發支出集中於約 100 間公司,例如 Apple、Nvidia 及 Microsoft,其市值已媲美非洲大陸的 GDP。網民 @SpencerCha91574 在 X 上表示:「AI 影響就業顯而易見。」

 

 

報告指 AI 經濟效益分佈極不平均,美國及中國等科技大國佔據主導地位,而 118 個國家(多數為全球南方國家)幾乎無緣參與主要 AI 治理討論。這種技術霸權可能令發展中國家失去競爭優勢,低成本勞動力的傳統優勢亦將被削弱。UNCTAD 數據顯示,領先科技企業的市場價值已超越整個非洲大陸的經濟總量,凸顯全球技術鴻溝的嚴重性。

 

為應對挑戰,UNCTAD 建議國際社會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建立 AI 公開披露機制、共享 AI 基礎設施、推廣開源 AI 模型,以及促進知識與資源共享。報告強調,若要讓 AI 成為進步與繁榮的催化劑,各國需積極參與其發展路徑,並加大對勞工再培訓及技能提升的投資,確保發展中國家在 AI 規管及倫理框架中擁有話語權。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全球經濟帶來機遇,卻同時隱藏就業與平等的危機。UN 報告提醒,若不採取行動,技術鴻溝將進一步擴大。

 

資料來源:UNCTAD、cnbc

相關文章:

  • 【教學】AI speaker 免費 AI 生成語音工具 AI 代你講嘢、支援廣東話語音
  •  

  • Nothing Phone (3a) 及 (3a) Pro 開箱評測影片:入門價超實用 AI 手機功能示範
  •  

  • 【教學】GPT 4o 文字 AI 繪圖大升級 圖中加字更準確 + 齋打字製作漫畫都得
  •  

    The post 聯合國:AI 影響環球 40% 工作崗位 建議發達國家分享 AI 基礎設施、推動開源 AI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 unwire.hk 玩生活.樂科技.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