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片幅相機一直被視為專業攝影師的終極選擇,但多數產品體積龐大、操作複雜,難以成為日常攜帶的工具。Fujifilm 最新推出的 GFX100RF 卻打破了這個框架,將 1 億像素中片幅感光元件 融入接近旁軸相機的輕巧機身,為市場帶來一款畫質與便攜性並重的創新產品。小編在多個場合測試本機,以下將結合多場實拍的結果,全面分析這部相機在畫質、操作、鏡頭性能與夜拍表現等方面的實力。
▲黑色機身配上遮光罩
▲不用遮光罩亦可,展現本機鏡頭激薄一面
機身設計與操作手感:X100V 的中幅兄弟
外型上,GFX100RF 就像一台放大版 X100V,擁有同樣直觀操作轉盤與簡潔美學。機身重量僅 735 克,厚度控制得宜,即使加上遮光罩與濾鏡也不會顯得笨重。電子觀景器為 576 萬像素,更新率達 100fps,配合雙軸翻轉螢幕,無論平拍、低角度或自拍都能靈活操作。
唯一設計上的小缺憾是數碼裁切控制桿的位置偏低,對某些手型略感不便,尤其在快速構圖時可能需要重新握持。但整體而言,它是目前市場上最輕巧、最易上手的中片幅機種之一。
▲光圈環有小「手把」操作更方便
▲谷起快門轉盤,就可操作 ISO 小轉盤
▲軍艦部簡潔得來,所有相機光學操作都在這裡完結
▲中央轉盤調節 JPEG 相片輸出比例,屬於數碼相機少見功能
▲雖然是便攜相機,有雙 SD 卡插槽設計
▲搭載亮麗 Flip 芒
▲數碼觀景器
▲機背操作部份。設計佈局同大家用開的 GFX 相機甚至 X 系列相機都十分相似
▲快門按鈕下面,有 2 個小型轉盤,可調節相片裁切比例。好方便地將原本的 28mm 焦距裁切
▲數碼增距鏡讓 JPEG 相片快速裁切至你想要的焦距
Flickr 相簿放大觀看相片,檢視 1 億像素威力
我們今次都有將測試相片放到 Flickr 平台,用戶可到相簿放大查看相片,或下載到電腦,以檢視 GFX100RF 清晰度與寬容度的威力。而以下每張測試相片都有連結,點擊可連到有關相片的 Flickr 頁面。
點擊連結打開 Flickr 相簿:Fujifilm GFX100RF Flickr 相簿
中片幅規格與解析力,極致細節呈現
GFX100RF 搭載尺寸為 43.8 x 32.9mm 的中片幅 CMOS 感光元件,有效像素高達 1.02 億,讓每一張相片都具備驚人細節。從 RAW 檔輸出中可以清晰看到微小紋理、髮絲、建築線條都細緻保留,清晰度遠超全片幅機型。這種高解像度,讓影像後期裁切、放大印刷都毫無壓力。
實拍照片時,我們發現 GFX100RF 細節保留比很多市面上的數碼相機更完整,即使景深效果受限於 f/4 光圈,整體影像仍因像素密度而顯得清晰無比。
▲查看細膩度,以及皮質風褸光線漸層的豐富程度
▲黑白相片質感更加突出
▲Fujifilm 色彩演繹與清晰度呈現在此相片
不愧是中幅:擁有超高後製寬容度
當我進行實測時,特意拍攝了欠曝與過曝各達 3 級的相片,並透過 RAW 檔進行後製修復。結果顯示,即使在極端的曝光偏差下,影像仍保有相當完整的細節。無論是將暗部拉亮還是壓回過曝的高光範圍,畫面在處理後都未出現明顯色斑或斷層,顯示這部 GFX100RF 的寬容度表現相當出色,提供攝影師極大的後製彈性與修正空間。這也進一步印證中片幅感光元件在動態範圍上的天然優勢。
▲相對於市面其他全片幅相機,這部中幅機最大特點是提供 16 位元映像儲存。雖然坊間眾說紛紜,但這個 16 位元設定確實令 RAW 檔案在後製時比一般全片幅機有更大後製空間
首先我們可看看這張主要測試高低光反差相片,相片未經任何處理(只將 RAW 轉換成 JPG),圖以中央太陽部份曝光。可見相片層次分別有序,而且地面部份罕有地並非黑成一片,仍然能看出層次。
然後我們利用 Capture One 將只相片陰影推高,發覺仍可推到滿意的光度,毋須調校整體曝光,而中央太陽位置仍然保留超高光。
再來看看 GFX100RF 的欠曝、過曝補償能力,看看在欠曝、過曝的情況下,能夠通過 Capture One 等軟件成功執相。我們對著猛太陽並以太陽位置為測光標準,然後由手動曝光 -3 開始逐級拍攝到 +3。圖中是在正常測光(+0)下拍攝的情況。
▲手動曝光 0 直接 RAW 轉 JPEG 的情況
然後我們再返回電腦前,在 Capture One 嘗試執相。我們發現在欠曝 3 級 (-3) 的相片,都可以執相執到圖中的樣子,仍然保留非常豐富的層次。特別是相片左下角的部份,陰影部份仍出現不少細節。
▲首先看看手動曝光 -3 時 JPEG 直出的相片
▲然後再看看手動曝光 -3 RAW 再執相的結果
之後我們嘗試由正常測光(即 0)開始,遞增手動曝光拍攝,至到最大手動曝光 +3。再由最光的一張(手動曝光+3)開始執相,我們發覺在過曝 3 級時,太陽附近仍然出現爆光情況,但盡力執相後也不分不錯:
▲我們先看看未執相之前,手動曝光+3 JPG 直出的情況
▲手動曝光+3再執相,太陽附近的高光位置確是較難執回來
然後我們再看看到了哪個手動曝光程度,可執相到正常測光或較接近的樣子。最終我們發現在手動曝光 +2.3 的情況下,可以將比較接近太陽的雲執回來,而相片仍可保留有一定層次。
▲手動曝光+2.3 情況下,都可執到較有層次,而有較少爆光情況出現的結果
銳利度滿分,RAW 暗角要修正:鏡頭表現分析
GFX100RF 配備一支等效 28mm、固定焦距 f/4 的鏡頭。鏡頭採用兩片非球面鏡組,畫質出色,從光圈全開 f/4 至到 f/11 解像力穩定,f/16 以後畫質略降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實測顯示,即使是這個厚度超薄的餅型鏡頭,在全開光圈 f/4 中央與邊角畫質都極為銳利。雖然鏡頭光圈 f/4 略暗,但全開光圈可用的話,對於一般街拍、風景拍攝來說都不成問題。
▲放大相片可看到閘門的清晰度
▲相片的光暗共存看得好舒服
▲同樣看到由暗過渡至光的漸層
不過我們也留意到,雖然在相機顯示的 JPEG 相片非常滿意,但在電腦上留意 RAW 檔案,可見鏡頭出現明顯暗角現象,尤其在光圈全開時更為明顯。這種情況在 JPEG 檔中已被內部演算法修正,使用 RAW 檔案在後製執相時,如不喜歡也可輕鬆除去。但相反對人像攝影或街拍來說,這個陰角反而增強了相片的立體感。從極論來說,鏡頭這個暗角情況並不討喜,但在實際應用來說,由於相片本身有較高寬容度,最後幾乎沒有對用家的相片成品產生可見的影響。
▲JPEG 相片經過相機自動修正,並無可見暗角現象
▲而 RAW 檔案你可發現其實相機鏡頭基於其超細設計,原生暗角還是可見。但你也會發現,在一些人像攝影、街拍相片中,這些暗角有時會為你的相片增添立體感、氣氛。好處是用家可選擇要,或者不要這些暗角;即使不喜歡,在後期執相時可輕鬆除去。
此鏡頭最短對焦距離標示為 10cm,實測約為 20cm,雖然近攝能力不如部分全片幅微距鏡,但對日常人像、街拍依舊夠用。鏡頭也非常適合用來拍食物。但在最近距離拍攝直線映像,例如杯、罐時,會出現可見的變形現象。經多次實試後,小編發現想極致減低變形,建議拉遠拍攝距離,再用相機的數碼放大功能來拍攝。
▲最近對焦距離拍攝,可見略有變形
▲可選擇拉遠一點,再利用相機的數碼放大功能,可大幅減低變形,而即使數碼放大,但相片本身就有 1 億像素,故完全不成問題。大家在 Flickr 相簿放大相片,再看看杯上的小水珠就能體會
▲f/4鏡頭在最近對焦距離下,呈現的散景效果
夜間拍攝測試:ISO 12800 可用,高感雜訊控制出色
f/4 光圈雖限制了進光量,但 GFX100RF 在夜拍表現仍有驚喜。在街頭拍攝中,即使需要拉高至 ISO12800,畫面仍保有良好細節與色彩過渡。雜訊控制方面表現優於預期,特別是在 RAW 格式下後製降噪後,依然可達專業水準。
用家指出,從 ISO3200 開始畫面仍屬純淨,直到 ISO6400 與 12800 才逐漸見到雜訊出現,但在目前中片幅機種中已屬極為出色的高感光表現。
以下是晚間拍攝,ISO 3200 至到 ISO 10000 的相片
但需注意,此機不具備機身防震(IBIS),因此夜拍時需依靠穩定支撐或提高快門速度來防止模糊,對於手持拍攝會是一項挑戰。
電量與續航:一日拍攝無憂
相機搭載與 XT5 相同的 NP-W235 電池,實測續航力可達約 800 張照片。在未啟動 Wi-Fi、連接 SSD 或長時間錄影的情況下,基本足以應付整天拍攝。雙卡槽設計亦方便即時備份,對專業用家十分友好。
對焦與實用性:仍有進步空間的地方
雖然搭載新一代 X-Processor 影像處理器與 AI 對焦演算法,但 GFX100RF 的對焦表現仍未達 APS-C 系列水準。在低光與低對比場景中,AF 偶有脫焦或難以觸發快門的情況,特別在街拍與動態場景中反應偏慢。這讓部分用家認為其定位仍偏向靜態創作,例如風景、人像、商品拍攝等。若追求快速對焦與高反應速度的用家,可能需考慮其他系統。
結語:畫質與便攜性的平衡之作,值得進階攝影師考慮
Fujifilm GFX100RF 是一台既理性又感性的產品。理性上,它提供了極高解析度、優秀雜訊控制、輕巧設計與便攜操作;感性上,它擁有獨特中片幅質感與品牌魅力,對於視覺創作者而言充滿吸引力。雖然沒有防震、鏡頭固定、光圈偏小、暗角明顯等限制依然存在,但這些特性也鼓勵攝影師回歸構圖本質,提升技術與創意表現。若你追求一部能在日常使用中發揮中片幅影像實力、又不想背負沉重器材的相機,GFX100RF 正是一部銳利清晰、細節滿載的理想選擇。
其他試相:
The post Fujifilm GFX100RF 評測:中片幅機輕量革命 實試極致銳利表現、後製寬容度超高、其他使用感受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 unwire.hk 玩生活.樂科技.
Comments are closed, but trackbacks and pingbacks are open.